我用寫的 你呢

寫那些不是太重要的
不足以成參考的
但是足幫助自己的
能幫到除了自己的之外
就是謝天謝地的幸運了

咖啡 生活 生氣 旅行 寫這些
Facebook|Ju Hsuan Polly Chiu

2012年10月22日

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在多倫多時候,上班,下班,沒有太多朋友,沒有太多朋友的聚會。那時,我在想,一定有人做了一種統計,是你一整年的生活,平均在自己上班與下班路徑規劃起來一個多大的圓空間裡,在那空間佔據妳一整年多少時間。然後其他生活的圓,就是你整年中更多驚喜的來源與意外(旅行時的圓,不同朋友告知妳其他故事的圓,書本、雜誌裡的圓等)。但是,如果能夠在這個佔據自己最多時間%的圓裡面,不停為自己遇見與創造異常的驚喜,是不是會有更多收穫。我是用單車還有一種憤世嫉俗的態度在渴望遇見這些。
在國外的時候,比較容易遇見,畢竟,多倫多是我像小嬰兒剛張開眼睛遇見市面一般的,第一次居住的城市,同理,旅行也容易產生,旅行所到之處(尤其是自己生活周遭文化不曾見過的那種地方)都是自己眼睛第一次親眼見到的景象。那時,我們的感官可以開的更廣與深。但是,那個最常在裡頭待的圓,難道沒辦法讓自己感官開的深而且廣嗎?不停的提問與細微的看見,是不是就會給自己一些震撼。昨天到天母巷弄裡騎了一圈,有點小蜿蜒不是棋盤式的小巷弄,好像嘉義市與台南市那種太小的巷弄,也像當初去東京騎著淑女車亂兜的谷根千社區。谷根千社區小小蜿蜒的巷弄裡,有社區的公園,小朋友與婦女;有社區的甜甜圈店、皮件店,不說話的店家,淡淡一抹輕輕的微笑;有剛剛下課被著有點太沈重但又跳躍式步伐的小學生;有和主管曖昧在商店街路邊板凳喝起生啤的偷閒業務。但是,天母街頭巷弄裡,難道不是這樣著蜿蜒著嗎?只是少了那些那麼不密集分布的店家,只是少了些那麼不輕易被發現的生活方式,只是少了些努力建構的模樣。但是,不能說他沒有生命力。
我們習慣被那些已經被商業形塑的模樣來讓自己看見,但是一旦他被商業形塑了,表示他已經被包裝了,被包裝的讓你輕易看見那些他想讓你看見的,之後妳會落入一種圈套,一種商業世界的遊戲裡面。所以,時時練習的當這些社會的旁觀者,會覺得可笑的社會,可笑的自己,可笑的怎麼抓也抓不到真實的金錢。
如果真的抓到這個有形的「真實的」金錢,我們會比較開心嗎?我們會覺得世界很大還是很小呢?
有很多方式讓自己看見的世界很大,只是要一直練習著,反覆不停的,提醒著,篩選著。篩選那些淘汰那些清空那些,就會有足夠的空間給自己,更容易看見那些生活中的不一樣。


是一個沒有什麼的巷弄,卻有好幾個太用心的店鋪
那你要說我們太用心的店鋪在哪?不就在那攤紅豆餅嗎

回台灣,無不時雀躍可以和朋友在公園喝啤酒
雖然總要堅守酒後不駕車有點難過
只希望親愛的都住在內湖

朋友覺得我尖銳覺得我挑剔,覺得我何必。何必這樣挑剔生活中的不是。姊姊給我白眼,朋友給我你在台灣喔的語氣。可是,不改變不進步,難道不會變成臭水溝嗎?我才不要住在臭水溝裡,不管以後是美國人是中國人接收台灣,我都不要住在臭水溝裡。
在路上走著,去了好久沒去的西門町,小時候害怕行走的天橋早就拆掉不知道多少年,看起來有點髒有點黑的西門新宿,也一副亮晶晶很潮流的閃亮著。即便都批五分埔貨來賣的美國街,也真的裝潢的有模有樣了。當自己發現,可以在這個土地上,在自己的腦裡浮現起這土地10年前的模樣,我知道擁有一個家的美好。爸爸回到社頭,說這裡的房子以前多美麗,不過都拆掉了,我看不見他腦裡浮現的社頭,但是那些景象已經植入爸爸的表態與型態了。表示,我們是在那個年代長大的,那個年代的台灣是什麼模樣,已經植入我們的表態與型態了。是一種時候,去認識更多那個背景與現在模樣的轉換與失敗,還有我們眼睛還沒從媽媽肚子裡打開之前,又是什麼樣的世界變化造就眼睛打開後的世界。一環扣著一環,之後就會慢慢了解,未來或許怎麼走了。也會對薪資結構的差勁,不再抱怨,但也並非無奈接受。
環境會繼續影響你我的模樣直到永遠,但是環境,難道不是自己的選擇嗎?我很認真的選擇著,丟掉或者放下那些我不要的,走進我想要的那個空間,讓自己變得更像,自己夢想中的樣貌。衣服可以捐、文具可以捐、細心照顧的玩具可以捐,捐出去,希望我珍惜的寶貝,有新的人可以延續捐物的感情,不是讓這些寶貝只困在我的記憶與回憶裡,和我一起懷舊。他們都可以有新的延續才對,新的人帶著他們走去另外一個世界,體驗另外的畫布。
封箱之後,寄出。好像也,把一些自己的那些像夷平但是又建起高樓的內湖科學園區一樣,等待著12萬就業人口的移入,等待著新的激盪與既有那些回憶衝撞出什麼。12萬人口移入,和老內湖的存在激盪出什麼。激盪出我家隔壁那個本來不太起眼的碧湖公園,竟然也搖身一變成為內湖的風景名勝。
虛實的交替,總是述說同一件變化。

你真的看得懂我在打什麼,我會哭。
其實現實過了頭,心機過了頭的人,還是有窮及感性的細膩在纏繞著。

世界/環境/生活圈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台灣媒體總是讓大家的生活不自覺的小了起來,但是,都是你可以選擇的,也都是你可以走出去的。

不是我們世界觀小,是我們不懂得甚至根本忘記可以,為自己選擇與淘汰。




2 則留言:

  1. 有時候太過感性的看待這個環境,就覺得可以改變什麼但自己的力量又微不足道的只能做一點點的小事(但也有可能執著的放手去做會完成大事也不一定)
    看到社頭兩個字我就想回覆,我外婆家也在社頭,我小一的時候,比較市區的房子被強迫重劃,全變成透天式的房子,在那之前只有兩層樓高的木房,木板隔間的房子還有馬賽克拼貼的浴缸,舊歸舊但也充滿著溫度,在多倫多天天看保留有百年以上的建築活在現代的店家之內,就覺得它們好幸福,我住的台中,本來有好多舊社區,也被都更掉了,真的很可惜。
    有這樣的想法妳不是異類,因為妳看到更好的,就希望自己擁有的也能更進步。多多寫文章,讓更多人可以看到世界上的不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哇,謝謝你即便已經在多倫多還繼續看我的網誌。結果上次去台中的步調太慢,一些想去的店都沒去,但去了日月潭,還有用散步的感受了一下台中,他果然還是不是台北,因為人還是熱情與直接了一點。或許矯正了一些我對台中人的偏見。
      台灣的都更,是一種必然存在,國外的保留舊,也是他們文化與進步背景使然,我們用我們自己的方式與歷史在走我們這一條路,說可惜,一切也都還來得及。

      刪除